本文转自:人民网-江苏频道老品牌速配
人民网记者 马晓波
9月,德国零售品牌奥乐齐首进南京,落子建邺区打造区域中心;8月,京东签约建设百亿级区域总部与万人研发中心,宝马亚洲最大全球信息技术研发中心完成证照办理。建邺区招商引资的“加速度”,让外界看到了这座南京主城的“吸金力”。
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8月底,该区已招引重点项目102个,其中24个“亿元级”大单领跑全市;实际投资总额完成进度、市级高能级项目入围数均居主城第一。
选址逻辑:好项目为何爱这里?
货架布局没有过多华丽装饰老品牌速配,每一寸空间都被精打细算利用,从生鲜蔬果、冷藏肉类到烘焙点心、休闲零食,小规格包装的自有品牌商品整齐陈列……在建邺区巧刻广场,以“高质低价”著称的连锁平价超市奥乐齐预计明年一季度开门迎客。
“建邺不缺精品超市与大型零售品牌,但此前国际平价超市是空白。”记者从建邺区商务局了解到,奥乐齐的入驻,既能与金陵天地悦活里、国金中心citysuper等商业体形成业态互补,也能借河西中央商务区的区位优势辐射长三角、提升品牌影响力。
奥乐齐新来乍到,为当地业态“填空”,宝马则是“老朋友”的新布局。继宝马领悦、宝马诚迈之后,宝马此次将亚洲最大的全球信息技术研发中心落地在此,聚焦AI、工业数字孪生等前沿领域,为其全球业务提供数字化支撑。“这正贴合我们全面拥抱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。”河西中央商务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。
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CEO戴鹤轩记得,4年前,宝马领悦南京分公司仅用3个月就快速落地,从公司选址、人才安居到子女入学,政策精准响应企业的每一个需求。如今新项目落地,“小莫”服务全程跟进。
在建邺,“有问题,找小莫”是驻区企业间的“流行语”,这些服务专员是企业名副其实的“问题管家”。中国电建集团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落户时,曾因工商系统跨省未通陷入卡壳,“小莫”服务专员曾远赴北京,带回400多页纸质档案,周末加班录入;后续还协调解决产权登记、股权解冻等难题,帮企业少走了两个月弯路。
“我们不仅要筑巢引凤,更要固巢留凤,拼的就是服务和生态。”建邺区投促局相关负责人的话,道出了项目竞相扎堆的核心逻辑:自2002年深耕河西以来,建邺始终“一张蓝图绘到底”老品牌速配,从土地要素驱动、金融要素驱动,到如今全面拥抱数据与人工智能,产业方向的前瞻性让这里成为科技企业的沃土;而“载体支撑+政策滴灌+专班推进”的全链条服务,更让“省心”成为企业选址的重要考量。
南京阿里中心。人民网记者 马晓波摄
虹吸效应:龙头如何织就生态圈?
如果说选址逻辑是企业“愿来”的基础,那么产业生态的虹吸效应,就是企业“扎根” 的关键。转变思维、优化服务、凸显特色,把好项目嵌到产业链,建邺正在愈加重视串珠成链、织链成面的“生态拼图”。
2017年,阿里巴巴与建邺签约,在河西南部打造区域总部,涵盖写字楼、商业街区、购物中心及人才公寓。今年3月总部正式迁入前,南京端点星辰科技已“抢先”入驻南京阿里中心。
“公司创始团队都来自阿里,早期在杭州阿里云园区办公,到南京自然想离‘老东家’更近。”端点科技南京公司市场经理刘全华说,这份“阿里基因”不仅帮企业快速融入本地生态,更成了吸引央国企合作的关键。
看到阿里生态的潜力,南京能利芯科技有限公司也主动“靠拢”。“从决定搬迁到正式入驻,前后不到3个月。”该公司负责人徐迎春回忆,刚来时50人团队很快面临工位短缺,向阿里反映需求后,不到2小时就收到了扩容方案。如今,这家公司已完成A轮融资,计划将团队规模拓展至1000人,“跟着阿里生态走,扎根建邺发展更有底气。”
阿里的磁吸效应还在持续扩散。近年来,阿里巴巴魔搭社区开发者中心、校友创业基地、阿里云polarDB数据库适配中心(南京)相继落地。据了解,当地通过打造华为系、阿里系、小米系、央企系四大生态链,让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集聚,激活数字经济一盘棋。其中,阿里生态链企业超50家,小米生态链企业20余家。
如今的河西南,“数字基因”愈发浓厚。今年初,建邺顺势提出打造南京河西中央科创区老品牌速配,瞄准创新动能强、产业规模大、影响辐射广目标,为区域发展开辟“第三条增长曲线”。这一规划也吸引了京东的目光,其南京研发中心选择与阿里、小米做邻居,未来将汇聚零售、科技、金融、健康、家政等多板块研发力量。
鼎冠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